加强丝绸文化建设 开创产业发展新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定,开启了中国文化事业的新篇章,中国丝绸文化复兴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茧丝办”)在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推动丝绸文化建设。根据商务部关于茧丝绸业“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的工作指导方针,近年来国家茧丝办积极组织参与了一系列有关丝绸文化建设的研讨活动,如中国茧丝绸行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国(重庆)丝绸品牌战略高峰论坛、海宁蚕桑丝绸非遗生态园规划论证会、苏州茧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与各届专家学者们就丝绸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我们重视丝绸文化建设,既出于传承中华民族光辉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更因为我们普遍意识到文化对于行业发展与国家强盛的重要战略意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中国永远成为不了世界强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日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这一观点是短浅狭隘片面的。早在千百年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就已通过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之路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国作为文明国度的崇高地位举世公认;但是,这一观点又十分发人深省。当今认为中国是世界文化强国的人并不多,包括丝绸在内的许多“中国制造”产品因缺乏文化内涵、创意和品牌而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如何依托丝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科技进步,振兴丝绸产业、建设丝绸文化,增强国家综合竞争优势,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中国丝绸文化底蕴深厚
丝绸业根在中国,已经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国的丝绸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内涵。
丝绸织造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有着重大影响。
在甲骨文中,“蚕”、“桑”、“丝”、“帛”以及大量以丝为偏旁的文字就已经出现,反映了丝绸织造活动在远古即已兴起并影响了汉字的形成。“思绪”、“纷繁”、“经纶”等抽象性词汇,反映了丝绸文化对人们认识世界及逻辑方式的深刻影响。此外,还有民间“祭蚕娘娘”的习俗、将父母安居之地称为“桑梓”的称谓习惯以及“牛郎织女”的传说等等,这些与丝绸有关的传统与典故构成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
蚕桑生产蕴含和谐共生的真正普世理念。
在《农书·农桑通诀》中,“人与天合,物乘气至”作为一个重要思想被提出,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当代普世价值核心理念脉理相通。著名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所形成的桑、蚕、鱼、泥互相依存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生态平衡”的现代思想和发展方向。
丝绸制品象征高端华美的生活品质。
丝绸制品因其材质独特宜人、工艺华美、表现力超群,自古以来便与穿着礼仪等紧密相关。所谓“穿丝戴绸”、“锦衣玉食”,丝绸制品作为高端华美生活品质的象征由来已久。丝绸制品在欧洲也受到了皇室、贵族和富商的青睐,造就了丝绸之路的文化魅力和经久不衰的东西方贸易交流。
丝绸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趋激烈。在文化领域,国际竞争体现为软实力的交锋;在经济领域,国际竞争体现为产业竞争力的比拼。丝绸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国家软实力与丝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源泉。
丝绸文化底蕴是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
软实力建设,文化底蕴是重要的资源基础。在历史上,日本文化受中国影响颇深,但时至今日,日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却丝毫不逊色于我国。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在经济进步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日本武道、茶道、和服等等,至今长盛不衰,后继有人,成为了国家名片,推动日本软实力的增强。由此看来,底蕴深厚的中国丝绸文化没有理由不能成为国家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依托。丝绸文化中蕴涵的文明理念、普世价值、礼仪传统,对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传承与弘扬传统丝绸文化,就是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丝绸文化内涵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在经济领域,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看其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根基在于企业竞争力,企业间的竞争又越来越变成品牌、创意之争。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发展,在产品价值构成中,原材料和劳动成本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小,而产品因个性需求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创意、设计、品牌等要素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由此形成的合力构成了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品质,中国丝绸业拥有将文化内涵转化为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巨大潜力。
提升中国丝绸产品文化内涵,必须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当前,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创新产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和经济的创新与扩展。美国硅谷将当地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科研资源充分整合,通过投融资平台形成产学研利益联合体,增强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相关产业的竞争力。通过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整合科研、设计、文化、纺织工业等多方资源,实现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将改造和提升中国丝绸产品的影响力和附加值,稳步增强中国丝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开创丝绸产业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国家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并积极实施“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复兴丝绸文化,机遇当前。另一方面,丝绸产业当前的发展困境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浙江调研时明确指出,要重点支持丝绸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加大技术改造,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契机,充分发挥丝绸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与丝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动力作用,多策并举,形成合力,推动丝绸纺织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丝绸科技做强,把丝绸产品做精,把丝绸文化做大,把丝绸产业做好。团结一致,从五个方面开展谋划与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制定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
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引导作用,制定国家丝绸文化发展长期战略,坚持促进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建设丝绸文化与产业相融合的产业集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发挥区域优势,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丝绸产业空间结构与内涵结构科学调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优势区域集聚,建设一批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绸文化与产业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丝绸产业新的增长极。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
积极引导和实施现有政策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渠道,着力加大对丝绸品牌建设、文化创意成果产业化、文化创新能力建设等的支持力度;结合丝绸文化建设特点,研究出台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打造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发挥投融资平台在整合研发创意资源与商业运营资源方面的杠杆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和文化创意实现产业化;鼓励兼并重组,支持有实力和基础的丝绸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发挥协会作用,调动民间力量。
进一步发挥丝绸行业相关协会的协调带动服务作用,大力宣传丝绸文化,培育丝绸消费忠诚度,搭建丝绸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投资运营等方面提供信息支持等服务;通过网络等新型平台,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方式和参与热情,积极充分参与国家丝绸文化传播公益服务,指导企业加强丝绸品牌塑造,完善并延伸丝绸服务体系和功能,把丝绸文化建成弘扬中华文明、服务社会的有生力量。
健全法律法规,强化人才培育。
丝绸产业和文化建设必须在法律法规体系下,规范发展。当前要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丝绸行业标准化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丝绸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的申请、注册和保护,为民族自主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丝绸纺织与丝绸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丝绸纺织与创意设计等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业——学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国际交流,开拓海外市场。
通过展览、影视制作、数字多媒体等形式加大国际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中国丝绸品牌文化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加强国际交流,积极了解国际丝绸制品品牌与文化发展趋势,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融入文化和创意等要素改造和提升产品价值,开拓海外高端市场。
在新的形势和机遇面前,国家茧丝办将结合自身职能,进一步与行业共同努力,开拓前进。加强丝绸文化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升中国丝绸文化软实力与丝绸产业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需要我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民众共同的努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当前重要发展契机,群策群力,协同共进,就一定能开创中国丝绸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 ·2016-2020年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粘胶纤维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涤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锦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彩棉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麻纺织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针织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床上用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家纺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纺织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梁小雷:“深藏不露”的低调船王
- ·扬子江“船长”徐镜人
- ·俞敏洪:最富有老师的创业故事
- ·黄光裕和他的430亿传奇
- ·刘汉元:四川的另一个饲料大王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