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中国 鞋业

中国鞋业应对欧盟反倾销:一场必须打的官司

2011-12-27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入世10年的经历表明,敢于并善于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贸易权益的重要性愈发迫切。类似的案例也就有了超越诉讼输赢的意义,它决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战役。 

  入世10年的经历表明,敢于并善于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企业贸易权益的重要性愈发迫切。类似的案例也就有了超越诉讼输赢的意义,它决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战役。 

  入世10年,欧盟的“反倾销措施”阴云在中国鞋企头顶笼罩了5年。

  在应对反倾销方面,我们的相关政府部门、协会和企业还处在经验积累阶段,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为驱散这片阴云作出了各自的努力。

  2011年12月,在入世十周年这个节点,试图还原一家鞋企应对反倾销诉讼的历程。

  这绝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产业的战役。随着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从互补向竞争与合作转化,未来经济摩擦和贸易摩擦势必大大增加,敢于并善于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国家和企业贸易权益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因此,类似的案例也就有了超越输赢的意义。

  “这场官司必须打,输了也是赢,赢了就更赢!”

  “这场反倾销官司打了这么长时间,到今年3月底终于说拜拜了。”12月8日,被称为“中国反倾销第一律师”的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蒲凌尘律师在谈及过去5年的经历时长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中国制鞋业发展迅猛,让以意大利为主的老牌制鞋国家感到了很大的威胁。

  1995年,欧盟就以我国鞋类对其出口猛增为由,对中国输欧皮鞋实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到2005年1月1日,我国入世3年过渡期正式结束,此配额限制才取消。

  但中国鞋并未能从此畅通无阻地走向欧盟市场,同年,欧盟又开始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7日,裁决向中国出口欧盟的皮鞋征收16.5%的高额反倾销税,为期两年。1200多家中国鞋企受到影响,奥康是其中之一。

  “所谓倾销,就是销售价低于成本价。欧盟至今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他们选择巴西作为第三方国家,用在巴西生产一双皮鞋的生产成本作为中国鞋企制作一双鞋的成本。”蒲凌尘说,巴西与中国同为“金砖四国”,在劳动力成本、制鞋工艺与技术及鞋企规模等方面有巨大差距,所以在巴西生产一双皮鞋的成本远远超过在中国制鞋的成本。

  对企业而言,当时的补救方式可以上诉欧洲法院,也可以等期满后提出行政复审请求。蒲凌尘说:“如果主动打官司,不单单是争一个输赢,更是从行动上传递一个信号,告诉欧盟的皮鞋产业乃至欧委会,我们对裁定不服,同时对欧盟和欧委会取消征收反倾销税造成一定压力。”

  这也是2006年10月蒲凌尘跟奥康董事长王振滔初次见面时谈的看法。“也就一杯咖啡的时间,王振滔就决定打这个官司”。

  当时,外界对奥康的决定有诸多疑问。奥康当时的外销产品仅占总销售的10%,反倾销对其影响微乎其微,为什么毅然决定打这样一场战役?此类诉讼一拖就是两年,很可能官司没打完,征税时间已结束,还值得一打吗?加之胜算不大,企业要花上数百万元是否有意义?

  “这场官司必须打,输了也是赢,赢了就更赢!”12月7日,王振滔回忆当初的决定时依旧掷地有声。“那时入世才5年,我们都像小学生,对世贸组织的很多规则还很陌生。面对欧盟的反倾销,光有不满或自认倒霉是没用的,应该用WTO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进行抗争,抗争过程就是一种学习。”

  作为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王振滔特别在乎的是,“做鞋本来就很辛苦,反倾销要影响多少鞋企的利润,多少工人因此失业?”以2006年为例,欧盟反倾销影响到中国制鞋业上下游共200万人的就业。

  “虽然商务部和协会也在做一些沟通和游说工作,但也得有企业出来挑大旗据理力争。”12月15日,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表示,根据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应诉企业可以追求单独税率。

  奥康本想携手更多企业一起上诉以扩大影响,但多数企业因为“打官司费时费力还很可能打不赢”而不愿意。最终,2006年12月28日,奥康、泰马、金履等5家企业正式将起诉材料递交给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法院,理由是欧委会对中国企业出口欧盟鞋类产品的成本分析不准确。

  代理此案的中方律师就是蒲凌尘,他也是中国打火机打赢入世后反倾销第一案的辩方律师。

  “要继续表达我们的观点,只要不撤诉就不算失败”

  卫亚非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商务部就欧盟皮鞋反倾销第一次来温州开听证会时,一个鞋企老板站起来说:“我们不想打官司,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渠道能解决?”

  “打官司要花钱,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的人,很多中国企业不愿意应诉,遇到案件绕着走。”卫亚非坦陈,最开始协会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她与国内外众多鞋企和商会打了多年交道,最深切的感受是:“遇到官司不要怕,一定要打!”企业可以藉此熟悉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的游戏规则,也可以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2006年10月23日,奥康决定打官司。11月6日,我来报到,一来就连续12天准备材料,每天忙到夜里十一二点。”12月7日,在奥康法务部总监罗贤忠那里,看到与此案相关的三沓厚厚的复印材料,涉及财务、质量、用工、环保等资料。奥康原来没有专职律师,决定打这场跨国官司后,立即招来了专职律师罗贤忠与蒲凌尘对接,此后又设立了法务部。

  据蒲凌尘介绍,在启动诉讼程序之后,欧盟委员会和中方企业依次进行两轮书面答辩。结束后,还有一轮口头答辩,最后再由欧盟法院在此基础上作出裁决。

  在你来我往的答辩过程中,2009年12月22日,欧盟在“日落复审”(即在征收产品反倾销税期满时进行的行政复审)后宣布,将反倾销措施延长15个月。

  漫长的3年过去,2010年3月,欧盟法院驳回了奥康等5家鞋企的诉讼请求。“一审后其他企业都彻底泄气了,他们觉得从时间上来看再把官司打下去没有意义,还要再花钱。”蒲凌尘说。

  当年5月,奥康选择了继续上诉欧盟高级法院。“我们绝对不存在倾销行为,要继续表达我们的观点,只要不撤诉就不算失败。”王振滔说。

  奥康的上诉策略并不是对抗,也不是指责,是试图通过在欧盟法庭上对《欧盟反倾销条例》中关于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和关于抽样的条款、原则等的解读、澄清,寻求明确答复,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各个行业对该条款的使用。

  2011年3月16日,好消息传来,欧盟宣布,从3月31日起停止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10月2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一份专家组报告,“认定欧盟对中国产皮鞋征收反倾销税的做法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欧盟最终放弃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商务部通过外交途径的积极协商、协会积极组织企业应诉、奥康等中国鞋企的积极抗辩都发挥了作用。更重要的是,欧盟与中国在制鞋产业上互为市场,合作才可能双赢。”卫亚非说。

  在法律意义上,奥康的官司还没有结案,结果已不那么重要。“欧盟很多企业认为我们底气足才敢打官司,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跟我们合作。”王振滔说。

  “错位发展,合作空间很大”

  这场反倾销其实是两败俱伤。

  欧盟是中国鞋类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据估算,由于欧盟对华皮鞋采取反倾销措施,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输欧”皮鞋减少了7000万双,直接造成约2万名中国工人失业。

  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近期在国内几大制鞋基地调研中发现,国内的皮鞋出口一时还“缓不过劲儿来”。“很多出口企业都是做贴牌加工的,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后有一大部分鞋企放弃了欧盟市场,转向非洲和北美。也有的企业过去几年改做合成革产品,不仅利润空间小了很多,还丧失了原有的客户。现在反倾销税取消了,企业要想很快从合成革转做真皮比较困难。”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执行会长谢榕芳说,制鞋基地之一的温州,在欧盟反倾销之前出口的合成革鞋子只占一半,现在占80%。如金帝制鞋企业原来真皮产品占90%,出口欧盟量很大,现在只占10%。

  同期,欧盟市场皮鞋价格平均涨幅超过一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果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反倾销5年,欧盟的皮鞋产业并没有回升。”卫亚非说。

  其实,中欧鞋业之间合作空间很大。近几年,由于欧盟产业机构的调整,欧盟鞋类市场越来越依赖进口。同时,欧盟对鞋类的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

  与欧洲相比,中国制鞋产业具有规模优势。中国的中等企业规模为1000到2000人,而意大利的平均企业人数仅为50人左右。因此,对于需要大批量生产的中低档鞋,中国的优势显而易见。

  “我们出口20美元一双的皮鞋,到意大利可以卖到100美元。人家卖1000美元的产品我们还生产不了,跟意大利可以错位发展。”卫亚非说。

  奥康国际贸易中心物流部经理李海军表示,奥康与意大利知名品牌GEOX合作多年,最主要不是赚利润,而是提升制造工艺。

  世界鞋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我们继续依赖数量扩张的方式增加贸易出口,将会导致更多的贸易摩擦。

  对此,蒲凌尘律师表示,像皮鞋这么大的产业受到反倾销冲击,也是对其他产业的警示:贸易纠纷和壁垒会是中国未来10年的常态,企业切忌将眼光放在一时之利,要增加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对产业发展做好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布局,尽可能快速摆脱低附加值的产业链,在营销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上多下功夫。“中国入世的第二个10年将是中国与其他国家‘软实力’较量的时间段,非常关键。”

  王振滔表示,“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了解国际贸易知识,不要碰高压线,学习国际贸易规则,走出去才能走得顺畅。”

  “中国制鞋业应该跑国际马拉松,不能跑得太快,跑快了容易摔跟头,而且跑不远。”卫亚非说。

  延伸阅读

  我国连续16年成为遭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据统计,从加入世贸组织到2010年底,我国共遭受国外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692起,涉案金额达389.8亿美元。其中反倾销510起,反补贴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最多的国家。据悉,这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产品为主有密切关系。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说,今后,贸易摩擦对象将更多地集中在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上,不像过去更多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追赶对手不能凭“短平快”

  “产业转移的步伐一旦迈出去,就回不来了。”中国皮革协会制鞋办公室主任卫亚非说。

  制鞋产业的全球转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意大利是世界鞋业中心。70年代鞋业的代工路线图由日本、韩国开始,80年代转移至中国台湾,90年代初则来到中国大陆。

  老牌的制鞋大国如西班牙、意大利,由于本国人工成本高昂,在当地主要从事附加值高的设计与销售。目前,中国每年生产各种鞋100多亿双,占世界制鞋总量的70%,成为全球最大的鞋业制造基地。

  今年前10月中国鞋类出口346亿美元,出口价格始终不高。在整个产业链中,优质原料、核心技术、研发设计及市场营销主要依靠外国。

  卫亚非坦陈,中国制鞋业跟意大利的差距有10年,真正高端的市场我们还进入不了。“有的老板去了欧州就在人家橱窗前猛拍,回来可以把鞋子外表做的看上去差不多,但内在差得很远。”

  在奥康国际贸易中心,也了解到许多细节上的差异。比如国内市场上的很多皮鞋内里是合成革的,而出口欧盟的鞋子连内里都得是真皮环保的;鞋料方面,意大利的金属色鞋料好,要进口;生产过程中,胶水、处理剂、干燥剂都要进口,还要防过敏。此外,出口欧盟的产品每一批次都要求试穿,吊牌、贴标上下两毫米都有要求。

  更不可忽略的是,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鞋主要以贴牌加工为主,几乎没有被欧盟市场认可的自有品牌。

  “十年差距”就在这一点一滴之间累积。要追上对手不可能凭“短平快”,中国鞋企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和节奏,做好跑一场“国际马拉松”的准备。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