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入世十年:改写中国化纤外贸史
十年前,中国如愿以偿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公认中国将成为入世的最大受惠国,与此同时也不免担心,作为全球纤维及纺织品生产大国,中国的入世意味着全球纺织服装市场又多了一位强有力的竞争者。
回首十年,形象地说,入世的确让中国从“受压制者”变为“受益者”,但中国决非唯一赢家,全世界均受益于中国的入世,因为大量的“中国制造”极大地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入世十年,作为纺织工业重要原料行业之一的中国化纤业,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在种种考验中学会了坚强与智慧,特别是改写了中国化纤外贸的历史,为中国更深入地融入世界化纤产业格局开辟了崭新的空间。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中国入世的十年,也是世界化纤产业格局继续深入调整的十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化纤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调整和重组继续深入,总体增长势头放缓,化纤产能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主的亚洲地区转移,欧、美、日等化纤产业发达国家正逐步退出或减少常规化纤品种的生产,强化高新技术纤维的研发与生产应用,同时,通过兼并重组,实施战略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形成拥有核心技术的专业化企业集团,成为全球高新技术纤维及生物质工程技术的领先者和垄断者。与此同时,韩国、我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通过调整化纤常规品种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包括加大研发力度,更新陈旧生产设备,开发差别化纤维,重视品牌建设,建立企业间的垂直合作关系,强化产业链整体竞争优势。
这一时期,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强劲需求及产业后发优势,使常规产能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的竞争力明显提高。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国家,则是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欧美对其宽松的贸易环境,发挥后发优势,在化纤工业的中低端市场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
入世十年,特别是后五年,我国进入加入WTO的后过渡期,各种过渡性保护措施的逐步取消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我国化纤工业发展的深层次影响逐步显现。一方面,入世后进口关税税率逐年降低,国外化纤产品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对国内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纺织产品在出口中遭遇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除了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之外,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社会责任标准等贸易壁垒也迅速增加,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使我国化纤工业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
降低进口关税加快技术引进
“可以肯定的是,融入全球化发展加速了我国化纤工业的国际化进程。2001年加入WTO,前五年(“十五”时期)我国纺织、化纤工业绝对成本优势得到较大释放;后五年(“十一五”时期)创造力机会成本优势逐步提高,国际市场增长空间不断扩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在日前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纺织经济论坛上谈道。
2001~2005年,全球出口额增长了34.88%,中国出口总额增长了121.5%,所占总体增长份额从14.71%上升到24.07%,出口数量增长对出口额增长的贡献率为87.5%,以绝对优势释放为主;2006~2010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总额增长了80.4%,世界同期只增长了24.42%,中国出口价值提升对出口额增长的贡献率为56.84%,比较优势明显提升;2000年,一般贸易出口在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55%,2010年则上升到了74.44%。
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降低,纺织工业出口总额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1.52倍。其中,2000年我国纤维进口额为34.56亿美元,2005年达到78.72亿美元,2010升至111.3亿美元;化工原料进口额2000年为26.35亿美元,2005年达到118.55亿美元,2010年升至184.46亿美元。
对此,杜钰洲指出:“中国入世这十年,我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降低进口关税,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引进,使中国进口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强力拉动了世界纤维的生产与消费。”
入世前,我国与亚洲其他地区聚脂产能过剩情况不同,我国对聚酯产品的需求增长快于聚酯产量的增长,1999年和2000年的供需缺口均在120万吨以上。而多年来由于国内供应不足、价格过高,以聚酯切片为例,2000年6月,国内无税价高出国际水平34%,我国化纤原料需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2000年主要合纤原料进口454万吨,较上一年增长49%,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由1999年的44%增至55%。
根据WTO有关条款规定,我国自入世开始至2005年,三分之二的化学中间体和制成品的进口税率要降到协调关税水平,即中间体进口关税为5.5%,制成品为6.5%,其中部分制成品的关税实施期延长至2008年。而入世前我国合纤原料的普通进口关税税率和优惠进口税率分别高达35.5%和13.37%,入世后大大降低了化纤原料的进口价格,降低了我国化纤的原料成本,使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
“一进一出”的巨大变化
2007年,是中国化纤工业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化纤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全年实现净出口43.31万吨。除腈纶和锦纶长丝外,其余品种全部实现净出口。这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贸易自由化在增加进口的同时,也为中国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进一出”的巨大变化真实反映了中国入世对于中国化纤工业以及世界化纤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就在2007年,我国化纤工业显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运行基本平稳、生产继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增长、运行质量良好。据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化纤行业完成化纤产量2389万吨,同比增长18.0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粘胶纤维,同比增长27.8%,产量达到154.29万吨;涤纶同比增长18.84%,产量达到1917.67万吨;锦纶增长14.93%,产量为95.12万吨;腈纶产量增长较少,增幅仅为0.67%。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化纤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主要产品产销率均达到95%以上,全行业平均产销率为98.24%。这些都为中国化纤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这一历史的改写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此之前,尽管我国化纤产量巨大,但在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成本纤维差别化方面,与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仍存有较大差距。化纤并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当时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竞争优势,化纤产品对外出口数量极少,1999年和2000年仅分别为8.8万吨10.0万吨。因此,中国化纤实现净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入世后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原料成本的降低。
自1998年起,中国化纤的产能、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2000年我国化纤产量为694万吨,化纤在纺织纤维加工总量中的比重超过60%,化纤已取代棉花成为第一大纺织原料。尽管入世前中国化纤工业已保持着两位数的快速增长,但仍不能满足国内纺织市场的需求。加入WTO后,以国际贸易惯例来规范我国化纤产品的国际、国内贸易,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化纤工业的健康发展,化纤产品及其原料进口关税的递减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渐取消,有效诱发降低了走私因素,减少商品进口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化纤设备、仪器仪表等进口关税的减让,使化纤企业降低了设备投资和运营成本,缩短了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周期;入世后服务贸易的放开,增加了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了运营成本;入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需求下取得较快增长,大大增加了对化纤的需求。
入世是一把双刃剑
入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国产业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化纤进口关税倒挂等问题一直延续至今。这十年,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中国化工、化纤行业成为遭受国外反倾销最多的行业,反倾销案件频发,特别是历时数年之久的中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成为入世后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2010年4月,入世后中美纺织品反倾销第一大案——中美聚酯短纤反倾销案终裁揭晓,自2004年以来中美贸易在反倾销诉讼中,中国企业首次获得零税率。在这场反倾销中,宁波江南化纤有限公司获零税率,大发化纤有限公司获4.86%的税率,其他中国应诉企业获得的税率平均为4.44%,未应诉企业税率高达44.3%。
经过多年历练,中国化纤企业在这一大案中赢得最终胜利,中国企业由入世初期的被动逐步转变为主动捍卫自己应有的利益。可以说,入世十年中国化纤企业虽然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反倾销冲击,但他们也积累了最为丰富的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经验。
入世十年中,我国相关部门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进一步加大了打击走私、规范加工贸易的力度,对产品进口中存在的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及时采取有利措施;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发展的根本利益,创造产业发展公平环境。
在行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上,国家从政策和资金上均给予支持,从而保持了行业预警机制的尽快建立和顺利运行。同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而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也以物美、价廉、质优著称,目前化纤占全部纺织纤维用量比重已超过60%。我国加入WTO后,化纤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几率大大增加,我国化纤及制品生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有些企业反倾销应诉的意识仍然较差,因此,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形式支持我国化纤出口产品的反倾销应诉和进口产品的反倾销申诉,为国内企业维护自身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快中国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协作创造了有利环境。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梁小雷:“深藏不露”的低调船王
- ·扬子江“船长”徐镜人
- ·俞敏洪:最富有老师的创业故事
- ·黄光裕和他的430亿传奇
- ·刘汉元:四川的另一个饲料大王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