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服装价格

摸不透的服装价格

2011-09-30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按衣食住行排列,穿衣是人生的第一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都市的服装市场比任何时候都绚丽多彩,而服装价格也显得比任何时候都“缺少了章法”,离谱的事不胜枚举,给人象雨象雾又象风的感觉。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按衣食住行排列,穿衣是人生的第一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都市的服装市场比任何时候都绚丽多彩,而服装价格也显得比任何时候都“缺少了章法”,离谱的事不胜枚举,给人象雨象雾又象风的感觉。


  
  一位消费者在某商店买了一件时装衫,价格为178元,面料为“人造棉”,而商标上却写着外文。不出一星期,这位消费者穿着这件时装衫光顾另一家大商场,在这里发现了同样的时装,价格却是620元,这位消费者指着身上的服装问营业员价格为什么如此悬殊,得到的回答是“级差效应”,弄得这位消费者连连摇头。究竟什么是“级差效应”,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
  
  按照价值规律,包含在服装这一商品中的诸如面料的考究度、款式的新颖度、牌号的知名度以及销售商店的购物环境等等,都应该作为服装的附加价值体现在服装的价格之中,也就是所谓的“超额利润”,没有这部分超额利润对生产商的刺激,服装市场就难以出现绚丽多彩的局面。然而,时装的超额利润到底有多少才算合理呢?如果仅以“卖得出去”作为定价标准,其价格恐怕只能是让一个个的消费者“跟着感觉走”了。
  
  一对年轻人在某时装屋看中了一套裙装,商店老板开口要价2888元,数字吉利,怎奈这对年轻人均属工薪阶层,几经讨价还价,终以860元成交。试想,如果这对年轻人不讨价还价,那2000多元的差价恐怕就作为“超额利润”进入了店主的腰包,其幅度之大,合理的成份到底占多大,也只得由世人去评说了。
  
  然而,就在大多数人抱怨看得上的衣服买不起,买得起的衣服又看不上时,生活中却偏偏有“看上即买不问价”的“大腕”。目前,笔者在一家时装商店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情侣逛商店,走了几家商场也未相中一件服装。二人正在“山穷水复”之际,却在这家门面不大的时装店里发现了一套时装,满心欢喜地走上前去,左瞧右看,真有“相见恨晚”之感。但一看标价:680元,姑娘立刻显得有些迟疑,认为这套服装“档次太低”,穿在身上也有些“掉价”,一旁的男友也觉得这套服装“缺少派头”,好象花680元钱买套服装送给女友有点不太好意思。两人正在嘀咕,精明的店老板马上上前打招呼,声称这套服装价格印得不是很清楚,应该是1680元。这对有情人再看标价,在“680”三个数字之前还真若隐若现的有一个看不清是几的数字。同一套服装,还未从架上取下,就涨价1000元,居然还成交了,这变幻莫测的价格恐怕只有这对情侣自已去理解了。
  
  正是这类不成熟的消费现象,为一些服装商提供了漫天要价的可能,助长了服装价格一个劲地攀比、上抬,这不能不说是导致服装价格过高的一个原因。
  
  牟取暴利,使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受害的当然是广大的消费者,但市场在无制约状态下产生的后果,使受害者又不仅仅局限于消费者。目前,在中国的服装市场上,高档商店低效益的状况已屡见不鲜。前些年出现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郑州等大中城市的高档时装屋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倒闭或转行了,因为能高消费的人毕竟是少数。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