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东莞纺织企业

【赢周刊】东莞纺织企业的“抗压健身操”

2011-06-11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加大等多座压力大山再次重压在出口企业身上。东莞市大朗镇的龙头企业颖祺实业行政总裁曾天仁慨叹:"今年的针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出口形势可能是近3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

  2011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加大等多座压力大山再次重压在出口企业身上。东莞市大朗镇的龙头企业颖祺实业行政总裁曾天仁慨叹:"今年的针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出口形势可能是近3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业内人士预料,今年针织服装业可能会倒掉一批工厂。五六月是服装企业传统的旺季,以往染色厂开足马力加班都无法满足订单的需求,今年却有部分染厂已经停产。

  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出口压力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可能伴随着中国整个十二五期间,呼吁企业提早做出产业升级应对变化,根据自己的情况从OEM向ODM或OBM积极转变。

  在应对出口压力和产业升级方面,颖祺实业未雨绸缪,多年前已经开始做起"抗压健身操",退出多项措施"增强体质",目前渐渐发挥出了"舒缓压力"的优势。为了减少劳动力、提高利润率,该厂不遗余力引进先进电脑设备,近年来斥资4亿多元引进了1000台数控织机,增加了产品的产量和款式,成本降幅高达25%。同时,颖祺实业加大在内陆的投资力度,在广西、贵州、四川等省开出近10家分厂,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颖祺实业相当重视自主品牌的创建,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研发设计。

  不仅是颖祺实业这类企业在为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作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镇,也在整体上调整着自身的转型。为实现成为"世界毛织之都"、"世界毛织服装流行趋势风向标"的目标,近年来,大朗镇推进毛织业两大转变发展战略,帮助企业推进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大朗龙头毛织企业的"抗压健身操"

  □赢周刊记者 徐璧玉

  最严峻的出口形势

  跨进颖祺实业的大门,两边的生产车间灯火通明,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着。往前走50来米,来到办公大楼,大堂里面堆满了毛衣,俨然成了成品仓库的一部分。

  "现在表面看起来很忙碌,可现实却是热闹不中看,辛苦不赚钱。"颖祺实业行政总裁曾天仁表示。

  生产畅旺但盈利不佳的窘境,源自服装行业受到的三大压力。"首先是汇率的问题,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已经跌破6.5,而我们出口都是直接用美元结算的,每年就要损失1500万元的利润。第二是原材料大幅涨价,今年1到3月份,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单是毛料化纤,就涨价35%以上,纯棉的价格更是翻了一倍还要多。第三,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今年的涨幅在18%-20%之间。"

  在2011年的第一次管理人员会议上,曾天仁就为颖祺实业算了一笔账,"假设颖祺实业的年产量是1000万件,一件的成本按4.5美元算,成本的增加就要达到6000万元。"成本增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涨价的压力,但他们又怕市场不接受,担心会带来连锁的订单萎缩,最终只是在欧美市场进行了小幅的提价。

  "今年的针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出口形势可能是近3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曾天仁表示。2011年,颖祺实业的主要目标并不是盈利,"老板给我们的策略是可以略微亏本,为了稳定,都要做。"

  作为香港茂荣集团设在内地的总部,颖祺实业是东莞最大的毛纺织企业之一,拥有设在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份的近10家分厂。全世界前五名的服装采购供应商,其中3家在颖祺实业采购,代工生产的最高峰产值高达16-20亿元,工人多达数万人。

  曾天仁说,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的困难都一样,并不是大企业就会好一些,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敢接订单。曾天仁预料今年可能会倒掉一批工厂。五六月是服装企业传统的旺季。在以往,周边的染(色)厂开足马力加班都无法满足订单的需求,但是今年却有部分染厂已经停产。"以前是我们求染厂帮我们多染一些,现在是他们来求我们分些订单给他们。"

  豪斥4亿购置数控设备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今年5月的公司高层会议上,曾天仁用这一句古诗来与同事共勉。

  为了缓解出口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颖祺实业近年来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多年前开始做起"抗压健身操",推出多项措施"增强体质",目前渐渐发挥出了"舒缓压力"的优势。这些对策总结起来有三招:首先是引进了大批先进的电脑机器,其次是加大了研发力度,第三是把不能用先进设备带动半自动化生产的部分转移到内陆地区。

  近年来,颖祺实业花了4亿多元,引进了1000台数控织机,提高了产品的产量和款式。曾天仁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一个员工可以使用8台到10台的电脑数控织机,以一台电脑时空织机一天八个小时的产量计算,可以是现在手工的横拉针织机的2.5倍,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成本降低的幅度高达25%,一台针织机可以代替以往28个工人。"

  投入上亿元引进先进设备,致力技术改造,是颖祺实业自2007年以来就开始实施的产业升级战略,并带动了行业整体的发展。自颖祺实业首家引入电脑设备,大幅减少劳动力和大幅提高生产利润后,大朗镇其他毛织企业也开始陆续跟进。目前大朗镇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数控织机集散地。大朗镇毛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的数据显示,长约1.3公里的"数控织机一条街"目前已聚集了数控织机销售服务企业92家,比去年9月份的59家增加了33家,增长了56%,其中包括数控织机销售企业79家、配件销售企业10家、独立维护服务企业2家、技术支持企业1家。

  为了推进这一纺织机以新代旧的进程,大朗镇还专门拨出1000万元,对购买国内外品牌数控织机的毛纺织企业给予奖励。大朗镇毛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的资料显示,该镇将力争今年内全镇毛织企业使用数据织机的总数达到2万台。

  不少企业眼见引入数控织机等电脑设备所带来的众多好处后,也竞相买入,以提高竞争力。但事实上,数控织机并不适合所有企业。业内人士提醒,企业在做技术升级的决策时需要谨慎,因为引入机器,意味着必须将流动资金部分投资在机器设备上,对资金并不充裕的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流动资金减少,一旦订单减少,带来的资金压力可能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为了在大朗越来越多的数控织机企业中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曾天仁表示,颖祺实业今年还有新动作,"今年将进行结构性调整,再增加100台粗针电脑设备,因为这种设备不仅可以产生更高的利润,而且也是全球正在流行的趋势。"

  内陆设厂降低成本

  随着广东省"双转移"的推进,不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把工厂转移到生产力成本更低廉的内陆地区,颖祺实业是其中的先行者,其策略部署可追溯到2003年。

  目前,颖祺实业在大朗镇的员工有2500多人,其余员工分布在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份的近10家分厂。继续扩充分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是颖祺实业未来的战略目标。而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颖祺实业也经历了一番摸索。

  "我们曾经在孟加拉设工厂,颖祺实业的投资比例达51%,当时中国还没加入WTO,我们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贸易优势而设立工厂。"中国入世后,颖祺实业就结束了位于孟加拉国的工厂。

  如今,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逐渐提高,颖祺实业也有了重启海外投资的想法。不过,去年在柬埔寨的考察之旅,让曾天仁打消了该考虑,因为柬埔寨的劳动者习惯给考察人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他们赚够吃饭的钱,这星期领了工资,就出去玩到差不多花光了再回来。你会担心在当地设立工厂后,拿到订单却找不到员工来干活。"

  在曾天仁看来,中国在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上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中国的劳动者素质相对较高。目前,颖祺实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广西工厂的建立。颖祺实业在广西桂平市购买了100亩地,将把桂平作为重要的生产基地进行建设。

  "桂平做针织行业的人数超过25万,我们招工将有优势。"曾天仁表示。除了桂平市,颖祺实业在广西的贵港市、岑溪市、平南县均设有工厂。

  珠三角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目前已经不复存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路,是将生产环节逐渐转移至广东及内陆的一些偏远地区。为了吸引更高素质的劳动技工转移到颖祺实业的工厂,曾天仁推出了具有诱惑力的转厂奖励,每个从其他工厂转移过来的工人,都可获得高达2500元的奖励。

  创建自主品牌寻找突围

  生产加工型企业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底端,要突破,就必须从加工贸易这一环节突围。虽然通过引入电脑设备,以及扩充分厂的生产能力等多种手段提高了产能,颖祺实业并未放缓转型的步伐。颖祺实业在东莞本部重点保留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管理等后续工序,构筑起劳动密集型供需外包外产、公司总部统筹协调的生产体系。

  曾天仁表示,颖祺实业未来将不再追求生产能力的扩张,而是追求品牌的建设。

  记者在该公司办公大楼的二楼,见到不少办公室正在装修。据曾天仁介绍,这些办公室将装修成为产品研发设计室及陈列室等。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档次,该厂在深圳投资3000万元建立专门的办公室,致力于未来品牌的建设。

  颖祺实业的自主品牌"W&K颖和祺",早已注册商标,不过一直以来没有在内地开店推广。

  "我们先让市场检验我们的设计理念。"曾天仁表示。几年前,颖祺实业开始了ODM之路,由颖祺实业提供设计样品,国外的合作方如果看中样品,则拿着样品照葫芦画瓢生产,从而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经过一系列的尝试设计后,他们的样品逐渐为国内一些大品牌所采用。

  为了提高设计能力,颖祺实业还把集团研发设计中心从香港转移至大朗颖祺公司本部。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后,曾天仁认为颖祺实业的自我设计能力已经能够自主走向市场。W&K的自主品牌也迎来了好消息,在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品牌。

  "现在花血本也要做自己的品牌,除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外,自主品牌每年都投入3000多万进行研发设计。"曾天仁预计,在今年下半年,西安、重庆、贵阳等几大城市将建立W&K品牌店。"这个行业没有大的利润,但是,一定是不会凋谢的产业。"

  大朗转型迈向"世界毛织之都"

  □赢周刊记者 徐璧玉

  压力将持续存在

  东莞市大朗镇是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以大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整个产业集群的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

  2010年,大朗规模以上毛织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1%,2010年1-11月,以毛织品为主的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41%。

  但2011年是一个拐点。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行业结构转型升级、融资成本加大等多座压力大山,再次重压在中小企业身上。

  历来有民间资本"风向标"之称的浙江温州,近日传出有三家知名中小民企相继倒闭或是企业主出逃。广州知名商圈上下九路出现1元一件的衣服,业内人士称这是服装工厂倒闭或者产能过剩而需要处理的尾货。

  对此,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表示,并未观察到广东中小企业有出现大规模倒闭的迹象。但连颖祺实业这样的知名企业也在担心"今年的出口形势可能是近30年最严峻的一年",可见毛织企业遇到的经营压力并不容忽视。

  探其原因,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因素,近两年,国内棉花价格的年度涨幅分别是40%和86%,化纤等替代品的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从2011年一季度的出口单价分析,纱线平均出口价格上涨了27%,面料上涨了20%多;其次,劳动力成本上涨。今年出现用工荒现象,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线正常运作,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工人福利待遇来吸引劳动力;再次,汇率风险也是一个因素。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对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此外,美国经济显示滞胀迹象,其市场出现萎缩,这直接连累中国外贸出口服装业的生产;最后,中国宏观政策导致银根紧缩,企业获得融资难度也加大了。

  熊晓坤认为,在短期内,该种形势很难改变并将持续。这是因为上述原因中很多来源于外在的经济环境影响,从成本上来看,中国原材料资源相对短缺,以棉花为例,有1/4的棉花来源于国外进口,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预期不减,原材料的成本压力难以避免,而人力成本也无法减弱,预计今年工资上涨幅度将达10%-15%;从宏观经济政策看,我国为抑制通胀将继续维持偏紧的调控政策,企业融资难度依旧。

  正略钧策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王海文则认为,相信这些压力因素将会伴随着中国整个十二五期间,他呼吁企业提早做出产业升级应对变化。"面临这些情况,如何企业没有改变,形势只会一年比一年困难,明年将会碰到更难的顶峰,最终过不了这个关口就做不下去了。"

  大朗镇谋求整体转型

  不仅是颖祺实业这样的企业在为产业升级积极应对,作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大朗镇,也在整体上调整着自身的转型。镇政府通过的《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2009年-2020年)就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大朗建设成集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毛织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毛织服装销售中心、毛织服装品牌集散地、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世界毛织之都",成为世界毛织服装流行趋势风向标,持续提升大朗区域国际品牌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为实现这个目标,近年来,大朗镇推进毛织业两大转变发展战略,加强扶持引导,实施品牌经营,推进毛织业两化融合,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在此推动下,颖琪实业、东晟羊绒等镇内一大批知名毛织企业相继打造出自己的自主品牌。截至目前,全镇700多家毛织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大朗毛织业发展步入一个新时代。以东莞市东晟羊绒制品有限公司为例,其作为大朗较早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的企业,旗下的"印象草原"是中国首个羊绒衫定制品牌,致力打造中国羊绒衫"量体定制"专家,目前该企业的业务量每年都翻倍增长。上月刚结束的2011年秋冬产品订货会,也受到不少采购商的追捧。

  不过,大朗以及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仍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熊晓坤表示,产业转移重点是要关注两方面问题,一个是产业结构的问题,一个是当地劳动力发展的问题,产业转移要注意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优化选择,注意产业间的关联度,而劳动力转移要注意劳动力能力与岗位的适应性问题,完善劳动力培训机制。目前,服装产业在转移中应注意加大技术、设备的更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并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

  熊晓坤认为,大朗在产业升级以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灵魂,具有前瞻性,而其对于人才的引进制度也颇具吸引力,这使大朗产业升级处于稳步发展之中,但在产业承接方面有待加强,建立现代化商务圈能够将设计、生产、销售、推广等环节有效连接,通过逐步整合完善,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加快大朗产业的升级步伐。

  王海文表示,国内市场总的来说是有潜力,服装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有一些事项需要注意。第一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对细分市场进行切入,不要一跳就跳进竞争激烈的火海;第二是对行业有耐性,有持续的投入;第三是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要有清晰的认识,例如对产品的认识,开发的能力,渠道的处理,品牌的推广等事项。

  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李凯洛也提醒企业应走出转型误区。目前,不少中国的企业对转型存在一定的误区,企业必须意识到产品不等于商品,生产能力不等于市场能力,企业文化不等于品牌文化,工厂品牌化不等于品牌工厂化。李凯洛建议大朗毛针织企业从容应对目前的困境,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从OEM向ODM或OBM积极转变。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