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棉花 种植 考验

中国棉花种植产业正经历空前考验

2010-09-06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中投顾问提示:中国的棉花种植业正在经历着种植面积锐减和恶劣气候影响的双重打击。

  中国的棉花种植业正在经历着种植面积锐减和恶劣气候影响的双重打击。

  在最近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全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已经减少了1400万亩左右。与此同时,棉花价格正在节节攀升。8月3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达到了近期的高点每吨18061元,从去年9月的每吨13000元到现在的高位,价格曲线走势惊人的陡峭。价格上升意味着棉花的利润空间增加,但相反,愿意种棉花的农民却在减少。

  中国的棉花种植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考验。

  种植面积锐减

  “按理说,去年以来棉花价格的不断高涨,应该刺激农民多种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才对,但事实正好相反,棉花的种植面积近两年迅速下降。”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棉花产量为762万吨。2008年全年棉花产量减至749万吨,2009年则进一步减至640万吨;从棉花种植面积来看,2007~2009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依次为8889.15万亩、8631.15万亩、7425万亩。预计2010年仍呈继续减少的态势,和2007年相比,将减少1400万亩以上。

  在高芳看来,种植面积的锐减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几年的气候灾害比较重,另一个原因是棉花的种植效益已经大大下降,对农民失去了吸引力。

  前一段时间,高芳曾经到河南、安徽等地进行考察,棉花种植萎缩的现象让她十分震惊,“河南的棉花种植面积萎缩是最厉害的,之前的很多年河南的棉花种植都比较稳定,大约在1000万亩左右。”但是现在,尉氏、扶沟、新野、邓州、唐河等传统产棉大县棉花种植均大幅度减少,有业内人士估计,河南整个省可能只剩了二三百万亩,棉花种植萎缩迅速。

  8月初的时候,在河南新乡县七里营镇了解到,现在村里大概只有1000亩不到的棉田,其中的800亩左右还是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新乡科研中试基地的试验田,负责人李修立是一位农民育种专家,他同时还是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经在中国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培育出了8个棉花新品种。而现在,棉花种子的销售已经不是李修立的主要收入来源,据他介绍,他的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其中一大半收入来自小麦种子,在几年前,棉花种子占他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现在小麦种子能够挣到一部分钱,然后补贴棉花种子培育,不然棉花种子培育就会难以为继。”

  为何不种棉花

  作为一种曾经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如今为何农民不再继续青睐棉花?

  种植效益的下降是造成棉花种植面积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曾经有过测算,正常情况下,要想保证种棉花对农民有吸引力,那么棉花和小麦的价格比应该在8:1,而棉花和水稻的价格比应该在12:1,但是现在大概只有6:1的水平。”高芳表示。

  而主粮价格的上涨也让种植棉花的吸引力在下降。近两年来,小麦、玉米和水稻等主粮的价格不断上升,尤其小麦和玉米,都已经跨入每斤一元的高价时代。再加上近两年国家在粮食品种上的补贴不断增多,“以水稻为例,农民可以拿到粮食综合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种粮大户补贴,还有安徽设立的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补贴,每亩补贴的金额加起来有60~70元。”安徽农业大学农科院周桃华教授说,棉花仅有良种补贴一项,每亩的补贴额只有15元。再加上水稻、小麦等还有最低收购价制度的保证,农民自然种着放心。而棉花没有最低收购价保护,虽然现在籽棉的价格已经上升到每斤3.6元、3.7元的水平,但前几年最低的时候也曾经跌到每斤1.8元,价格起伏较大,对稳定农民不利。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的农村正在出现严重的空心化和老年化现象,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喜欢进城打工,而对务农越来越不感兴趣,但是棉花种植偏偏是一个费工费力的活儿,从3月份种棉到11月份收获结束,棉农基本上不能外出。每亩地约需要投工30个,小麦和玉米则只需6个左右。“据我计算,相比粮农,棉农一年至少减少四五个月的打工时间,如果按打工一天收入60元计算,要减少七八千元收入。”一位河南的农民称。

  棉花种植须确保在安全范围

  今年,安徽省庐江县的农民赵银生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种植了5亩棉花,他去年种了9亩,前年则种了14亩。赵银生称,自己减少种植的原因在于,近几年来,一种名为“盲椿象”的害虫使得种植棉花的农药成本提高。赵银生说,一亩地的农药支出如今为每亩80元左右,高于往年。更重要的是人工成本的增加,这更让赵银生感到种棉花越来越不划算。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吴孔明和他的同事们花了12年时间追踪观察我国华北地区商业化种植的Bt棉(即转Bt基因抗虫棉,是我国转基因棉的主要品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遏制了棉铃虫的危害,但化学农药的用量显著降低,却给“盲椿象”的种群增长提供了温床,导致其爆发成灾,受其冲击的还有梨、枣等作物。

  不过,在周桃华看来,“盲椿象”的抬头是否由转基因抗虫棉造成的还不能肯定,“可能有一些关系,但是也可能和当初大面积推广抗虫棉之后,放松了对其他次生害虫的警惕,使其不断自然壮大也有关系。”值得庆幸的是,“盲椿象”的防治还算简单,只要喷洒普通的甲胺磷等农药就可以将其杀死。据了解,孟山都等农业公司正在加紧研制能防治“盲椿象”的转基因棉品种,显然他们在努力将转基因优势延伸到多个角落。

  而在更多的人看来,与棉花的虫害相比,种植效益的下降以及新一代农民意识的变化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给国务院领导写报告,反映我国棉花生产所面临的危机,但是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进措施。”高芳说,“我们认为中国的棉花种植面积应该稳定在8000万亩左右,总产量大概在700~800万吨。这样就能保证我国每年棉花需求量的2/3是由国内供应的。”

  而现在,随着近两年中东部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的急剧下降,国内供应减少,棉纺织业开始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棉花进行生产。据悉,2010年的棉花进口配额已经达到了360万吨,大大高于往年,“而且进口棉的价格一般比国产棉还低”。

  按照2009年国产棉花640万吨的产量计算,进口棉已经占到我国棉花总需求的36%,超过了三分之一的警戒线。

  “所幸,现在新疆地区的棉花产量还比较稳定,甚至略有上升,占到了国产棉花的40%左右,否则要都出现种植大面积萎缩的话,棉花就可能步大豆的后尘,听命于国际市场的左右。”

  高芳建议,要想将国内棉花种植稳定在安全范围之内,就应该仿效粮食品种那样,由国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及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中东部棉花种植萎缩严重的情况下,至少应该保住新疆的2500多万亩棉田不受影响,可以给予单独的政策,比如土地基本建设投入、运输补贴等等。”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