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迎利好行情 棉花供需矛盾成隐患
去年9月至今年6月底,棉、纱价格联袂走强,纺织企业特别是纺纱企业迎来十年难遇的大好行情。近期,随着国家抛储及消费淡季的来临,棉、纱价格有所回落,纺织业却期望好日子能继续延长下去。而棉花供需缺口仍存的不争事实,令低棉价时代成为过去,业内人士表示,棉纺企业欲求收获,必先练好内功。
随着棉花价格的上涨,纺织企业特别是纺纱企业受益颇丰。作为棉纺产业链的中游,纺纱企业非但没有因为成本价格的上升而利润缩减,反倒与棉花一起走出火爆行情。
河南中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仲表示:“去年至今,纺织企业的行情一片大好,有段时间企业甚至主动提高价格采购棉纱,这是近10年来没有过的,属于非正常的年份。”据业内人士透露,纱价涨得比棉价还凶,有的纺纱企业利润甚至达到20%,等于把10年的钱都赚回来了。
对于疯狂的纱价,刘仲无奈地表示:“我们不想涨价,但是棉价逼着涨。”他强调,09-10年只能作为一个特例,并非纺织行业的常态。
新湖期货分析师柳青表示,得益于今年以来纱价随棉价一路走高,且纱价涨幅高于棉价,纺织业销售利润率达到自06年3月以来新高,但下游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销售利润率不如上游纺织业,但整体水平已超过经济危机之前。从毛利率来看,不论是纺织业还是下游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均位于近10年均值之上。
随着下游纺织品市场需求恢复,棉纱价格随着棉花价格的走高而大幅升高,与棉纺织相关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业绩也相当亮丽。华芳纺织上半年棉纱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26亿元,毛利率达13.55%,实现净利润3327万元,同比增长301%。华孚色纺上半年完成销售收入22.89亿元,同比增长42.71%,实现净利润1.64亿元,同比增长104.31%。
供需缺口致棉纱联袂走强
考察过程中发现,数位纺织企业主都发出“现货市场棉花难求”的感慨,企业库存均处于低水平,供需矛盾再次凸显。刘仲称:“目前公司开工率为100%,下游通畅,产品销售速度较快,产成品库存不足10天。”他进而解释,去年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回暖,全球各大零售商集中补充库存,拉动了纺织用纱、纺织面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而且这种补库的刚性需求到现在依然存在,各大零售商现有库存仍不足往常产销旺盛时的1/3。
金石期货研究所所长董淑志表示,“目前,棉花商业库存极低,因为该年度种棉面积减少、天气恶劣、消费回暖等因素导致消费缺口扩大,大量上年度期转库存被消化。”低库存难以满足企业的用棉需求,企业需求的扩大则捧高了棉价,棉价的上涨带动了纱价上扬,这就是09-10年度棉价与纱价互相作用走强的因由。
“近年罕见的供给缺口带动国内外棉价处于典型的牛市之中,进而带动了整个棉花贸易、纺织行业的红火。由于价格传导的时间效应及产业链对价格接受程度不同,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贸易和纺织行业在本轮棉花牛市当中获益明显,而下游的织布、纺织品服装行业则处于近年来的均值水平。”分析师柳青表示。
就在棉花价格与棉纱价格联袂上涨的情况下,7月份,国家有关部门就开始对上涨过快的棉价进行预警,并向市场传达了抛储政策信息。在抛储影响下,从今年7月份开始,棉纱价格和棉花价格开始回落。
“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6月底,棉、纱价格一直在上涨,这段时间是10年来棉纺企业最好过的日子,但是随着棉花价格的回落,企业持续半年多的好日子,现在告一段落了。”山东省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表示。
“自国家抛储以来,纱线价格开始回落,而且纺织消费进入淡季,棉价和纱价都有所松动,”刘仲表示,“但是国家抛储后,库存达历年新低,储备棉不足纺织业用1个月,这也值得关注。”
棉纺企业的烦恼
对纺织企业而言,十年难遇的好行情似乎转瞬即逝,并不能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而长久困扰着它们的诸多问题却日益凸显。
人工成本高、棉花品质不纯、农民惜售心理强等是众多棉纺企业遇到的共同难题。“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招人压力,去年给员工的月薪是800元,今年1200元左右,而且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入驻本地,员工流失很大,估计还得提高工资。”河南一家棉纺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山东德棉集团马俊凯讲述了棉企之“三怕”:“在棉花种植上,怕种棉效益不如种粮;在棉花收购加工上,怕棉价不稳,忽高忽低;在纺纱织布服装上,怕棉花异性纤维高,各种等级的棉花混杂。”
一位纺织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担心的不是棉价高,而是品级混杂。“农民和棉花贸易商都将掺有低品级的棉花卖给棉纺企业,现在棉纺企业坚持不卖棉花给贸易商,就是怕被返销。”
在考察过程中,多位棉纺企业主都透露出对农民惜售的担忧。由于本年度国内种棉面积的减少,农民很可能产生惜售心理,据悉,农民心理价位从4元到7元不等,远高于棉企的3.8-4元的预期收购价。这一矛盾也是新花开秤之时,棉企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棉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棉纺企业大多不愿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行情好的时候,现货和期货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而作为企业,自然希望现货和期货都赚钱。”德州一位棉纺企业主说出了大多数企业的心声。对此,华安期货分析师黄成宝表示,涉棉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主要还是对期货认识不够,只会用期货进行投机,而不会用其规避风险,比如,在08年行情大跌时,如果做了套保,企业可以降低亏损。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梁小雷:“深藏不露”的低调船王
- ·扬子江“船长”徐镜人
- ·俞敏洪:最富有老师的创业故事
- ·黄光裕和他的430亿传奇
- ·刘汉元:四川的另一个饲料大王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