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纺织

大朗纺企将“指头”变“拳头”

2009-06-30 中国服装投资网
 

    据海关总署近期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23.1亿美元,同比下降14.7%,环比下降1.5%。1-5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559亿美元,同比下降11%。显然,纺织服装业的冬季还在继续。“中国羊毛衫名镇”大朗镇镇委书记尹景辉却对本地的行业形势颇为乐观:“大朗镇部分毛织企业订单数量有所回升,大部分毛织企业订单可以做到9月、10月份。”

    尹景辉的乐观也来自于大朗实施了近4年的“创建区域国际品牌”。

     “指头”变“拳头”

    早在2004年,广东省工商局成立了课题组和专家组,提出“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方案,被列入了广东省“十一五”发展规划。

    2005年11月,广东省工商局召开创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工作会议,东莞市大朗镇、潮州市枫溪区和汕头市澄海区正式被列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地区。

    在大朗区域国际品牌的网站上,这样定义“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引导一批具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向世界产业链的中、高端过渡发展,逐步转变依靠投资驱动式和资源驱动式的传统发展模式,通过产业集群与区域国际品牌的融合,诱导产业集群从产品竞争、资产竞争转向依靠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以提高区域经济在“三重市场”——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大朗将创建“区域国际品牌”形容为“指头”变“拳头”。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和产品品牌过于分散、弱小,如伸开的“手掌”,各手指长短、力量参差不齐,而国际品牌如同“木板”,相互的竞争恰似“手指”碰“木板”,极易将手指折断。而创建区域品牌就是要将产业集群分散的“手指”合拢为一个“拳头”,以“拳头”的方式走向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

    “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在产业集群创建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

    尹景辉介绍,为推动毛织特色产业的发展,大朗按照“两大转变”的发展思路,即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镇政府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毛织业数字化生产、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大能力”。

    目前,大朗镇共有毛织生产企业3000多家,创建了省级以上名牌名标9个。大朗毛织信息化改造势头强劲,目前全镇共有数控织机5100多台,投资超过16亿元,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另外,由于该镇毛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大朗针织机械行业近年来异军突起。

    尽管有政府支持,但是也有当地官员表示,创建区域国际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入大。目前的试点工作仍存在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困难。大朗镇政府虽然大力支持,但毕竟镇一级的人、财资源都非常有限,当需要对一些项目进行规划和改造时,镇政府有些力不从心。

    探索产业集群“高级阶段”

    行业内专家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高级阶段的标志就是“区域品牌”:集群内的企业分工生产,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实现产业链的有机合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认为,近年来,大朗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研发设计,大力创建大朗区域国际品牌,以信息化改造提升毛织业,加快推进毛织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织商贸城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朗的这些思路和措施,使大朗毛织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赢得了主动权,非常值得在纺织产业集群中推广。特别是大朗毛织产业将流通上的经验与区域品牌发展密切结合,对大朗毛织产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进一步扶持毛织产业做大做强,大朗镇正在大力推动创意产业“一园三区”的建设。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谢锦波介绍,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就是“一园三区”的其中一区,首期规划8000平方米,计划打造为集毛织服装研发设计、展示、交流和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毛织服装时尚集聚区。

    6月中旬,广东工业大学等5所服装院校,与大朗镇签订大朗毛纺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产学研协议。

    尹景辉透露,5所院校进驻后,对有实际科研成果的研发设计工作室,大朗镇分两年提供总额为10万元的研发费用。“目前是大朗毛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建立创意区能形成合力,产生集聚效应。”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