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高跟鞋

高跟鞋高度最好在3-5厘米

2009-02-23 中国服装投资网
 

  高跟鞋是女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为穿上它可以使身体的重心前移,挺胸收腹,显得健美、轻盈。然而高跟鞋在给人们带来美的同时,也悄然带来了诸多健康隐患。

 文章内部广告$  我们足部的骨骼是突向上方的足弓,有三个负重点,即足跟、前脚掌的外侧和内侧。通常人在行走的时候,为了减轻脚的疲劳,三个负重点均匀受力,足弓以及维持足弓的韧带、肌肉及足底筋膜共同构成了一个在力学性能上非常合理的拱形弹力结构系统,共同完成吸收能量、缓解震荡、保护足以上的关节、防止内脏受损的作用。

  但当穿上高跟鞋后,随着足跟的抬高,足底承重点发生了改变,前脚掌受力加重,为了能够站立平稳,导致足弓的自然下陷,前脚掌趋于变宽,从而引发了以下常见的病症:  

  高跟鞋高度最好在3-5厘米

  有研究资料表明,成年人的足部疾病中64%是因为穿鞋不当引发的。可见大部分足病是由鞋子引起的。一双适宜穿着的鞋子应该有结实而柔软的跟部支撑鞋底,十个脚趾可以在鞋里自由的活动,并有舒服的衬底和足够的内部空间。

  高跟鞋的“健康标准”是在7厘米以下,高度最好在3~5厘米;鞋跟不宜太小,否则难以稳定地支撑体重;鞋头宜稍宽松,让脚掌及脚趾多一点空间。

  另外,最好在办公室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与高跟鞋交替着穿,或在休息时改穿平底鞋,让脚前掌有歇息机会。同时下班回家后最好把脚泡在温水里至少5分钟。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女不适宜穿高跟鞋。女性的足骨发育成熟在15-16岁,过早穿高根鞋会使足骨随着高跟鞋角度来完成骨化过程,易发生畸形。而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左右髋骨、韧带及关节结合而成的一个骨环,一般到25岁才定型,未定型的骨盆负荷加重会导致骨盆口狭窄直接影响成人后的分娩。患有糖尿病的妇女,穿着高跟鞋,可引发嵌甲、甲沟炎的发生。

  病症 形成原因

  腰部的疼痛、麻痹

  穿高跟鞋时,身体重心向前倾斜,人会自然弯腰以求维持身体的平衡,从而使脊柱的位置发生改变,腰部神经受到压迫,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痛;同时腰背肌过度收缩绷紧,使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以往关节囊和腰背肌易发生劳损,引起腰痛;腿部、会阴和下腹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也会引起腰骶部疼痛。  

  跟腱损伤

  穿高跟鞋时由于足跟离地,使跟腱长时间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导致跟腱受损,脚伸直时会感到疼痛。大脚趾外翻、小趾内翻、鸡眼、嵌甲、甲沟炎

  高跟鞋的前端多呈三角形,有的高跟鞋甚至将其前端制成尖锥形,头太尖的鞋对大脚趾挤压,第一跖骨外移凸出,造成大脚趾向小趾方向偏斜(倾角超过15度,这种足病俗称“大脚骨”)及嵌甲、甲沟炎的发生。拇囊炎 外翻的大脚趾与鞋子摩擦挤压,从而发生大脚趾根部的黏液囊肿。老茧和厚皮。

  由于人体的重力向前脚掌集中,加之前脚掌足底皮肤与鞋底间的反复摩擦和挤压,前脚掌的足底皮肤不断过度角化,同时还会伴有疼痛,而且发生鸡眼的几率也大大增加。足踝外拐和习惯性扭伤

  穿高跟鞋时足跟被动抬高,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行走时足踝容易外拐。加之高跟鞋的鞋跟相对窄小不稳,一不小心,就容易发生习惯性踝关节扭伤。   

  扁平足

  穿高跟鞋时,小腿肌肉为了平衡向前倾斜的重心而经常拉紧,时间长了可能引发“胫后肌功能障碍”,使足底筋腱被拉扯,并最终塌下,形成扁平足。  

  足底筋膜炎

  穿高跟鞋时,人体的重力大部分集中在前脚掌,长久下来会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