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化纤

化纤业进入重要转型期

2008-07-09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中国化纤产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逐渐显现:原料严重短缺、成本压力增大、行业运行周期缩短、市场竞争趋向多元化、总体技术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仍不能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日益复杂形势的需要,最重要的是环境的压力已不再支持中国化纤工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化纤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或者说重要的转型期,中国化纤行业的增长模式必须尽快实现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根本性转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郑植艺如是说。

  行业技术进步明显

  郑植艺表示,国产化工程的带动、技术进步及经济规模,使中国化纤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消化了由于石油大幅涨价所带来的原料和成本上升压力。截至2007年,中国化纤工业产能2572万吨,产量2390万吨,提前完成了“十一五”目标,其他标志性指标也已接近2010年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化纤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对高新技术纤维产生了一定的需求。新型和特种纤维发展自列入中国化纤工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两年来,产业化、国产化进程较为顺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而经过“十一五”期间大型国产化聚酯工程成套装置及配套直纺长丝设备与工程的推广和应用,我国涤纶长丝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化纤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化纤出口154.28万吨,同比增长47.1%,出口金额增长59.44%,高出数量增幅12.34个百分点。其中,涤纶长丝、涤纶短纤和粘胶短纤出口数量为前三位,分别占到出口数量的40.5%、27.07%和8.05%。郑植艺认为,值得欣喜的是化纤出口量首次超过进口量,全年实现了净出口43.31万吨。除腈纶和锦纶长丝外,涤纶长丝、涤纶短纤、粘胶长丝、粘胶短纤和氨纶都实现了净出口。

  与此同时,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还体现在下游制品的出口上,化纤纺织品出口附加值明显提高。2007年化纤纺织品出口总量为379.6万吨,同比增长10.2%;出口金额达到168.6亿美元,增长18.4%,出口金额的增幅高出数量增幅8.23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化纤行业产业集中度正不断增高,体现出产能向大企业、区域市场、民营企业等三方面集中的特点。

  节能空间还很大

  节能和降耗是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必然的主动行为。在新时期,化纤产业相当品种的原料和辅料消耗指标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有些已经接近理论值。以涤纶长丝为例,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新工程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涤纶长丝行业的生产稳定性,大大缩短了检修周期和检修时间,并大幅降低原料消耗。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化纤工业经历了国产化、大型化、低成本工程技术进步最快的7年。郑植艺表示,7年间化纤行业在节能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2007年全行业总能耗1395万吨标准煤,单耗从2000年的992.5kg标煤/吨降到611.3kg标煤/吨,下降38.4%。

  据国家重点跟踪监测的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公报显示,化纤行业进入统计名册的14家大型企业,2007年上半年共节能20万吨标准煤。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化纤行业固体废物排放虽然逐年增长,但大大低于产能增长的速度,低于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10年,化纤行业将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8%。

  根据国家千家能耗企业统计,化纤单位能耗(千克标煤/吨产品)粘胶长丝、维纶行业列第1、2位,高出电解铝、铜加工、烧碱行业2~3倍;粘胶短纤维排列第8位,高出乙烯和精锌业10%左右;腈纶排位第12位,高出氧化铝和炼钢业20%;涤纶长短纤排第26~27位,高出原油加工和原煤综合业30%至3倍。虽然节能形势仍然严峻,但数据表明化纤行业节能空间还很大。
 
    节能减排将带动产业发展

  为做好化纤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郑植艺表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行业节能减排,现已确定了“五个一”工程:将抓住一个行业,以粘胶行业节能减排为重点和试点;抓住一个产品,以聚酯面料衣服回收、综合利用作为循环经济的突破口;抓住一项技术,以聚酯环保催化剂为试点,推动清洁生产;抓住一项治理,以粘胶纤维生产中工艺尾气排放治理为重点,扭转主要污染排放物总量治理的被动局面;抓住一个地区,2007年浙江萧山化纤产能占全国化纤产能的12.9%,萧山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快慢与好坏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将通过经济手段去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标准、法令、法规、条令等提高环保底线,加快淘汰落后工艺及装备,鼓励发展环保、清洁、新工艺、新装备。

  郑植艺表示,2007年中国化纤产业实际固定投资总额203亿元,但68%集中在产能增长上,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的比例仅占15%。如果把这一比例提高到40%以上,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能提高20%以上,将对行业运行、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