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长三角 纺织

长三角纺企发展面临三重压力

2008-07-04 中国服装投资网
 

  据悉,长三角大部分纺织企业已处于“零利润”状态,长三角资本无奈中考虑着该如何选择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博士表示,长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经营困境,甚至破产或转型,从现阶段看有某种必然性。
  3重压力及背后深层原因

  李佐军博士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和实践,“十年磨一剑”的力作《人本发展理论》也隆重面世。他用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方法向记者解释,浙江、广东的产业集群发展得好,原因不是资源而是人和文化,特别是温州的创业文化和广东的开放文化。同时还需要有制度的配套,产业集群的发展无疑与这些地方的政府改革和市场发育密切相关。

  他认为,当前长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下三重压力:一是多种成本上升的压力,包括土地成本、房价成本、资金成本、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知识产权成本等成本上升带来的直接压力;二是人民币升值压力,造成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受影响,市场空间被压缩;三是出口退税减少甚至取消带来压力,这意味着政策支持减少了,利润空间被压缩了,对企业来说就是直接的损失。

  针对出口退税,他认为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我们有要求,西方国家也给我们施加压力,指责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害怕我国的过快崛起,因此针对中国的国际反倾销活动不断。我们自身也在追求国内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如两税并轨等。在此背景下,再重新上调出口退税税率面临的困难很大,而且这种做法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的连锁反应,必须谨慎行事。

  李佐军指出,以上这些因素还是表象,在其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到“深水区域”,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更高档次的产业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必定带来一些成本的上升,必定给一些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从国际方面看,“次贷危机”爆发后,原来主要靠内需拉动的美国经济在向靠外需拉动转变,开始通过美元贬值致力于开拓国际市场,因美元贬值带来了诸如人民币升值、欧元升值、油价上升、原材料涨价、粮价上涨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对中国的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压力。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本轮周期上升通道已经结束,现正处于下行通道中,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形势。在原来“两防——防经济过热和防通货膨胀”政策的基础上,还要加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调控目标,以避免中国经济出现过快下滑,恶化就业形势。这种新形势也给企业发展些许新机。

  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本发展思路”

  李佐军的学术造诣与恩师的启蒙教导密不可分,他师从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和吴敬琏研究员两位大师,并且立志在学术上有所作为。经过多年努力,他提出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人本发展理论,该理论分析框架可以对各种经济社会发展现象进行解释,可以对各种现实问题进行解答。产业转型升级问题也可以运用人本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来进行分析。

  他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不断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提升的过程。

  为什么要产业转型升级?核心是消费者的需要发生了变化,消费结构升级了,对好环境的需求增加了,因此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满足人”,满足消费者新的需要。

  通过谁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是要“依靠人”,依靠企业家的创新行为和创业者的创业行为,依靠优秀的企业来配置各种高级要素来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

  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通过好制度“引导人”,要培育敢于创新、敢于创业、敢于冒一定风险的文化意识,要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通过培育各种高级要素“装备人”,特别是要大力发展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培育支撑高附加值产业的人力资本,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拓展各种新的融资渠道等;

    三是通过深化专业化分工“安置人”,如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和产品品牌,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