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

东莞鞋业寒冬逆流而上

2008-12-03 中国服装投资网
 

    不少莞企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或增资扩产,或加强内部管理,以迎接下一波的腾飞,为疲惫的市场注入"兴奋剂"。

    冬天已经来临。此时的北国,白雪皑皑,身处南方的东莞,也遭遇了寒流。

    来得更早的是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冬天,这个冬天似乎更加漫长。在金融风暴阴影的笼罩下,危机四起,已经有不少企业倒下。经济学家茅于轼说,这个经济困局要持续两年。央行副行长苏宁称,明年的经济形势将更加严峻。

    不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危机面前,有人关门歇业,更有人见招拆招,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或增资扩产,或加强内部管理,以迎接下一波的腾飞,为疲惫的市场注入"兴奋剂"。

    李毓全市长日前表示,截至今年10月,东莞今年有714家企业外迁或者关停,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今年的这个数字可能会高些,预计在900家上下。坊间传言或许与官方数字不相符合,但不可忽视的一面是,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小心谨慎而又游刃有余地应对着这次改革开放30年来最大的经济困难。

    莞企出招应对寒冬 "只要有人穿鞋子,这个产业就不会消失"

    鸿运鞋材投近亿建交易平台

    如果用"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古话形容当前企业的生存环境,也许再贴切不过了。金融危机、次贷危机、PPI走高、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不少企业的订单减少,利润下降。

    对于危机,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思模的看法是,危机不一定是坏事。比如把一只青蛙放在温水里慢慢地煮,青蛙可能没有反应,最后在慢慢沸腾的水中失去知觉;但如果把青蛙丢进一锅滚烫的开水,它就会蹦出来,获得生存的机会。当前的金融危机对企业来说,可能就是"一锅开水",让企业惊醒、给企业压力,促使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何思模说,全球将面临一轮大洗牌,企业要在危机中抢抓发展机遇。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客户需求减弱,外贸企业出口受阻,大量以外贸为主的出口型企业倒闭是必然的,而高新技术企业依靠自己的品牌,抓住当前原材料下降的制造优势,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国际同行受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国内有些实力较弱的同行企业的竞争力也减弱,为易事特提供了新的空间,该公司预计总产值将比去年增加50%左右。

    勤上光电似乎也是金融风暴的受益者。据该公司国际业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一些同行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受危机影响而倒闭,使得这些企业的部分订单转而到了自己的手上,如该公司的圣诞产品订单就比往年增长了两三成。

    在遭遇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外界普遍对东莞的传统加工制造业持怀疑态度,制鞋业概莫能外。据介绍,东莞的制鞋业出口依赖度过高,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欧美遭遇的金融风暴对鞋业出口影响较大。不过东莞鸿运鞋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运鞋材")副总裁蔡建鑫依然充满信心,他反问:"这样一个产业难道会因为它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没有前途了?只要有人穿鞋子,这个产业就不会消失。"

    正是有了这样的乐观和自信,鸿运鞋材广场二期项目才敢于今日正式营业。据介绍,鸿运鞋材广场二期项目是厚街镇2008年10大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近9500万元,日前已完成90%的招商工作。

    蔡建鑫认为,在危机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达成共识,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共克时艰。当前的状况已显而易见,"单兵作战"无法应对遇到的一些困难,只有在同一个巨型的平台上,各企业一起想办法,一起提升鞋产业的优势,才能最终扛过这个"寒冬"。"所以集团总部决定注资近亿元,打造这样一个面向全国甚至辐射面更广的鞋材交易平台,这便是危机中的'机'。"

    泽冠增资769万美元  传统塑胶"升级"光电产品

    "由于总公司扩大生产的需要,转战内地寻求开拓。"据泽冠塑胶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总经理甘伟业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投资东莞厚街环冈村。目前,该公司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拥有先进注塑机近400台,机型由50吨至1600吨,旗下有员工3000人左右,投资额3亿多港元。近年来又陆续增加投资近2000万港币投入到两条万级以下的无尘喷涂生产线,该生产线也已于去年建成并用于高端塑胶产品生产。

    甘伟业说,一直发展到去年,公司发现传统的塑胶产品市场已经趋近饱和,企业必须想办法"突变",也就是媒体上经常提及的"产业升级"。后来公司选择做光电产品,是因为原先是在做光电产品上游部分,而这样的转型让公司在技术和成本上都能够具有一定的优势。

    光电生产部经理张杨贵说,虽然外面"寒风"阵阵,都说遭遇了经济危机,但公司今年依然决定增资投入769万美元,专门用于开发生产光电产品,包括TV、显示器、数码相框等。“如果是纯粹生产液晶显示器,这两条生产线的年产量是300多万台。"据他透露,按照目前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就目前到手的订单而言,已经能够满足其明年上半年的生产负荷,并且新产品已于本月开始进行了小规模投产。

    其实在甘伟业看来,此举未雨绸缪。"从去年底开始,我们就在生产研发上遇到了一些'瓶颈',便决定在保证传统产品优势的情况下,进军光电产品生产领域。"张杨贵介绍说,今年七八月份,就新产品部分已经开始与客户洽谈订单,目前光电部总共有技术人员50多人,流水线上的员工10多人。而谈到光电车间的生产能力,该生产线10月份试产,本月已经开始小规模投产。

    "鸿运模式"逆流而上  传统产业越大越有辐射力

    资料显示,2007年9月,鸿运鞋材广场一期项目投资不过1500万元。"有很多人奇怪,怎么在年头好的时候,我们投资少,现在赶上这种时期,又不惜血本。"蔡建鑫说。

    逆市而上,不惜巨资发展传统产业,鸿运的做法被业内人士称为"鸿运模式",不但被当地政府作为典型推广,在民间也引起了广泛议论。有行业人士表示,传统产业植根性强,尤其是在本土成长壮大的企业,总会想方设法自我调整,这对于日后整个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

    "鸿运的魅力在于,在这个鞋材广场里,没有你买不到的鞋,我们看中的是他的生长潜力,它必将成为东莞的鞋材采购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和价格中心。"诚信皮业的文总经理说。

    刁氏皮业专注皮革生产已十几年,其负责人刁君安说:"鞋材广场的一个特点就是你必须把它做大作强,才有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要知道,眼下全球的经济危机实际上是市场洗牌的一个过程,能挺住并把握好机会,以后就会成为业内令人望其项背的企业。"

    蔡建鑫说,不可否认,今年的形势较之往年要严峻很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招商期用去了近半年的时间,这与一期项目招商时的情况相比要艰难得多,"尽管有种种不适,大部分商家还是被我们说服,最终决定入驻"。

    厚街镇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自厚街被东莞确定为产业转型和升级的试点镇以来,当地的制鞋和家具等传统产业,如何向优势产业发展,就成了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过仅厚街就有制鞋企业近500家,年生产量达200万双的鞋厂有16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年产量约6亿双,占世界鞋业产量的4%,这样的一个规模,遇到'寒冬'会被激发出很大的潜能。"

    "当然,也有一些同行质疑我们,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在这个时候'入市'。"蔡建鑫坦白地说,一期项目其实运作得已经比较成功了,而二期项目仅为商户减免50%的租金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

    刁君安认为,目前制鞋业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成本、产品质量和品牌三方面,"鸿运并非解决难题的灵丹妙药,却可以把主要几百家原材料供应商集中起来,作为厚街鞋材最大的集散地,在一个平台上把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实质上也是帮中小企业'过冬'"。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