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品牌10月仍“多收了三五斗”
10月,尽管真正的严冬尚未来临,当记者致电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家纺企业的老板时,却感到丝丝寒意不断袭来,亏损、倒闭似乎成了他们交流的主题词。 然而,记者也发现,有很多家纺品牌仍在这个“冬天”,按照自己的节奏翩翩起舞。
王维扬,浙江巴贝纺织公司的总经理,一身疲惫的他刚刚从美国考察回来就向记者述说了美国家纺经济如何不景气,巴贝纺织在欧美等地区的订单或多或少受到直接影响。一向乐观的他认为,这种不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只是经济运行轨迹的“波谷”,对于年轻的家纺企业而言,可能因为涉世未深才感到震感强烈。
“目前影响出口的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三率两费’。”王维扬说,所谓“三率”,即汇率、利率和出口退税率,而“两费”,是指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他认为这两个费用的增长,正挤压着家纺企业的利润空间。
从经济大盘上看,巴贝纺织实现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愿望,在内销市场上,巴贝纺织巩固了与富安娜、雅芳婷、东帝兴等品牌企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展了业务范围。
“欧美的很多单子,都转移到我们这里了。”安徽鸿润家纺公司董事长夏吉国也对记者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鸿润家纺产品的出口并未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鸿润家纺凭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已形成自己过硬的核心竞争力,国外客户也与我们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信誉纽带,不会因为一时的风吹草动使订单大批流失。”
的确,此时的鸿润家纺让很多国内企业感到羡慕,尤其是那些正面临“生死劫”的企业们。
由此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欧美发生的通货膨胀以及金融危机,不仅会延缓中国家纺企业的转移,也已使很多订单发生了回流并向品牌企业集中。
另一方面,由于季节变冷,家纺企业慢慢迎来热销时期,尽管这种热潮跟往年比已经大大降温,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阵痛”。
不少家纺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不指望在旺季来临实现大丰收,假若能比往年“多收三五斗”就相当满意了。
记者观察到,许多家纺企业开始加强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比如宁波博洋集团控股新江厦股份公司,收购了安徽宿州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宁波维科集团收购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红富士6300万元收购了上海幸福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虽然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大,但是通过整合后,该公司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技改并通过调试,已实现达标排放。而经过技术改造后,幸福公司生产能力由原年产1500万米特宽幅布迅速提升至6000万米,为红富士向中高端市场转移打下基础。
南通家纺集群更是发挥了“联盟”影响力的作用,蓝丝羽、紫罗兰、金太阳、宝缦等10多家企业在“品牌家纺联盟”的号召下,多次组织研讨会议,探讨内销新路和应对之策。在南通家纺城国外商人流量减少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产品成交量与去年基本持平。
山东泰丰家纺在过去几个月当中,一直表示金融危机不会对自身的业务造成影响。但在最近公司总部的一次会议上,公司外贸负责人首次把经济形势与业绩联系起来,并称“目前状况具有挑战性”。
跟泰丰的情况相同,很多家纺巨头在几个月前都坚信风暴不会席卷到自己的领地。但近一两个月,他们不得不正视这场风暴,并快速展开自救。
记者在此次采访中,感觉到很多家纺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金融风暴可能会给自身带来多大的影响。从战略上没有重视,从战术上更没有准备。一些家纺企业表现出来的“自信”很像几个月前泰丰、凯盛等。
金融危机对中国到底会形成什么样的影响,确实没有人能够准确预估,但看到美国的那么多“惨案”之后,中国的家纺企业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这一点上,好梦来和华润的做法很值得一些家纺企业借鉴。浙江好梦来集团董事长葛国强在今年年初就提出“过冬”的看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和业务重组。好梦来集团从产品研发,到团队建设、招商方式、服务流程,通过外脑的配合推动,企业终端数量增加了近160家,签约率50%以上,产品出现卖断货,生产跟不上的热销局面,同时外贸也保持了20%左右的增幅。
上海华润作为上市公司,考虑问题更多从全球性的角度出发。公司董事长陈新华坦承“美国市场的业务受到影响是很正常的事”。而据了解,华润也已经准备了几套方案过冬,并正在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进行较大规模的收购。
好梦来和华润的自救手段是否长期有效,现在不得而知,但提早砍柴、准备棉衣,冬天真正来的时候,总会好过一些。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梁小雷:“深藏不露”的低调船王
- ·扬子江“船长”徐镜人
- ·俞敏洪:最富有老师的创业故事
- ·黄光裕和他的430亿传奇
- ·刘汉元:四川的另一个饲料大王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