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名牌”评选后的尴尬与质疑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一直与“中国名牌”称号保持亲密关系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名牌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到底如何?乱象之中,他们怎样审视“名牌”评选?
炙手可热的荣誉
在国家质检总局至今评出的近2000个名牌产品目录中,纺织服装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统计,仅2007年,就有140多个纺织服装类品牌榜上有名,涉及了T恤衫、针织面料、粘胶长丝、童装、婚纱晚礼服、亚麻布、亚麻纱、蚕丝被、真丝绸面料、针织品、内衣、袜子、裤子、羊绒大衣、衬衫等近20个品类。
尽管中国名牌评选是按照企业自愿原则来进行,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实力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还不参与中国名牌评选就是与大环境格格不入,因为“身边的同行都在做,你不参与,别人还会怀疑你产品质量有问题。”晋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运动服装品牌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受名牌产品市场效应的刺激下,各企业竞相申报名牌,不少地方政府也极力推动本地企业的名牌产品申报,以增加当地的名牌数量,彰显政府的工作业绩。据了解,晋江市政府一度对于中国名牌的奖励高达100万元,外加镇政府奖励20万元,除此以外,企业还将享受到税收等名目众多的优惠。
据了解,申报名牌产品有一套严格的评审程序:各省组织申报,申报数据省级公示——组成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价,确定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名单并公示——报送名推委确定中国名牌产品最终名单——国家质检总局表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
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为了评选需要,国家质检总局设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其秘书处设在总局质量司,质量司司长担任秘书长,有关评选规则以质检总局公文颁布。
从未停止的质疑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2001年开始举办“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每年举办一次,并于2005年推出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评选。至今8年的时间里,质检总局一共表彰了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0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
其实,在“名牌产品”评选的过程中,很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早在2005年,北京律师张显峰就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及国家质检总局公开致函,希望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消“×××”保暖内衣等问题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对中国名牌评选是“扶优”还是“扶劣”提出质疑。同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行政法权威张树义也对该评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而事件的起因是,当年3月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抽查报告称,上海南极人纺织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牌”棉绒内衣色牢度不合格。此前的2004年“×××”入选中国名牌,按照规定,中国名牌称号有效期为三年。就此事想再次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求证时,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
事实表明,这仅仅只是质疑的开始。今年8月25日,风波再起。张显峰再次致函国家质检总局,建议停止目前还在进行的2008年度名牌评选活动,并废止《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
对此,恺王国际集团总经理王灿平表示,从评比标准到运作过程,都有失公平和科学性。
据了解,根据评价规则,参评企业的年销售额必须在5亿元以上。对此,王灿平表示,规定显然有些笼统,因为对于定位不同的服装企业来说,很难单用销售额的多少来衡量其实力。“某些定位高端的品牌,也许销售额很难达到5亿元,但其却是名副其实的名牌。”他解释说。
在北京地区,到目前为止,拥有“中国名牌”的服装企业只有四家,而这个数量显然不能真正地反映北京服装品牌建设的总体状况。
缺位的后续监督
“事实上,在国际市场上,国际买家往往不会考虑是不是所谓的‘中国名牌’,重要的是产品的质量。”宁波市服装协会秘书长张晓峰说。
他认为,我国“名牌产品”存在滥用的嫌疑。比如说,一个既生产西服也生产衬衫的服装企业,如果衬衫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但企业经常会钻空子把“名牌”应用到企业所有的产品中。而大部分情况下,消费者并不知情。
“这就要求,名牌评选出来以后,要有有效的制度进行监督和约束,规范企业的宣传和使用行为。”他强调说,“企业很不容易地拿到了名牌产品,就会想方设法让其发挥最大效用,这是毋庸置疑,但造成滥用就是一种非正常状态。”目前情况下,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恰恰就缺少了这么一种监督和约束体系,并且后续的管理没有跟进。
在采访中发现,部分服装企业对名牌产品的热衷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高。在他们看来,有也好,没有也好,这根本无关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没有刻意去追求。“‘名牌’毕竟不是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企业的注意力应该更多地放在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晋江服企老总说。
与此同时,有关专家表示,最初推出中国名牌产品评选是为了打击假冒伪劣现象,促进品牌的建设和行业的发展,但发展到现在,随着制造业逐步走向成熟,原来的评选、评价体系已不再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不能否认,名牌产品评选曾经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品牌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现在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谁也说不清楚。”张晓锋说。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评选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所谓的“内幕”让很多企业不胜其烦。“为了达到指标(5亿元),企业不惜弄虚作假,虚报销售数据。”王灿平表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很多业内知名企业一直游离在“名牌”之外。
- ·2016-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5-2019年中国童装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男装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内衣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
- ·2014-2018年中国童装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快时尚服装市场竞争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男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14-2018年中国服装行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及建议报告
- ·2010-2015年中国服装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陶华碧的“老干妈”辣椒王国
- ·叶华能:客家之子创宝丽华传奇
- ·李嘉诚:华人首富的“超人”秘诀
- ·“绵山寨主”闫吉英
- ·梁小雷:“深藏不露”的低调船王
- ·扬子江“船长”徐镜人
- ·俞敏洪:最富有老师的创业故事
- ·黄光裕和他的430亿传奇
- ·刘汉元:四川的另一个饲料大王
- ·徐乘和他的糖果王国“徐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