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词:服装 民营

民营服企是死于“自杀”而非“他杀”

2008-07-03 中国服装投资网
 

  看着很有实力、很辉煌的企业一夜间突然就破产了,这几乎成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怪”现象。而在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的服装行业,这种“短命”现象尤其突出。

  实际上,中国的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前二十年间,发展的速度是相当迅猛的,尤其在数量上每年都有20%以上的增长,但增长得快死得也快。

  今年是个多事之秋。服装行业的下游企业飞跃和中捷两大缝制设备行业巨头相继“出事”,给了这个行业沉重一击。这也让行业内很多人开始深思:为什么中国的民营企业会短命?有的说是死在市场竞争,有的说是死在战略上,还有的说是死在管理上。可以肯定地说这些论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多多少少存在一些片面的成分。那么中国的民营企业消亡的真正的原因何在?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进行了探询、了解与研究,根据我几十年来服务于各大民营企业的经验,得出这样的一个答案:中国的民营企业不是死在他杀,而是自杀!

  讨论民营服装企业的命运,要从开创这些企业的老板们说起,因为企业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的民营企业主大多数都不是自己跳下海,而是出于当时的生活与现状所迫而下海。比如浙江、广东一带的服装企业,很多现在在服装圈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其出身都是穷得揭不开锅的农民。正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敢想敢做,更重要的是,他们赶上了一个积累原始财富的好时代。

  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是鼓励自主创业、自主经营的,所以只要敢于下海,一般都会得到当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一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对当地一些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很多人就在这样一种宽松的背景下一夜暴富。

  第一代民营企业主的致命伤是文化素质不高,但英雄色彩很浓。因此,这些企业主大多固执、很难接受外界的改变,他们靠勇气打下江山,靠经验管理企业,当外界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一部分企业主由于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很快地被踢出局;而“存活”下来的企业主往往具有不同一般的能量,但他们的固执更加强烈,在公司内部实行强权政策,一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这样的结局是,一旦企业主自己因为经济问题、决策问题甚至身体健康出现问题,都会让企业处于动荡的局势。

  当第二代企业主接过第一代的接力棒后,他们已经没有上一代幸运了,一是由于这个时期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已经很庞大了,与此同时,银行贷款紧缩,国家政策在调整,市场秩序在规范。于是第二代民营企业主们每天不是把精力放在抓经营、抓管理、跑市场上,而是放在找市长上。请客送礼拉关系是企业主的必修课。虽然这一代的知识与学历都要比第一代强得多,但他们始终摆脱不了上一代的影子。

  在与政府部门关系“密切”之后,他们开始凭感觉选择项目,所谓调研也都是走形式,做做样子。不管怎样先把贷款弄到手,并没有考虑以后怎么还。于是项目上去了,如果项目顺应了天时地利,那么这个民营企业一下子就能获得很高的经营收入,看到这么高的经营收入,银行再进一步给予贷款支持。于是,他们纷纷上新项目,幼稚地认为我第一个项目做得这么大,第二个,第三个也会是一样的。于是项目上去了,由于诸多原因使项目无法获得起初时写在“项目可行性报告”中的数字。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管理能力都不是很强,由于第一个项目的无限扩大,战线拉得过长。在企业扩张的同时,企业本身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当这些问题积聚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与情况下得以爆发。于是第一个项目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些危机大多是致命的,处理不当就全盘崩溃。企业可能就这样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消亡了,消亡后这些企业主还有些不服:“假如银行再给我一个亿我就不会输。”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如果银行再给他十个亿,他要比现在死得更惨!
 

 
 
 
相关报告
 
相关新闻
 
【研究报告查询】
请输入您要找的
报告关键词:
0755-82571522
 点击展开报告搜索框